人类学为什么不重要
两年前,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一个大四学生电话采访我,主题是“人类学就业的经验教训”,这个采访是他们的一项课程作业。
两年过去了,我最近翻资料又看到了当时的这份记录,我的观点也没有变化,发出来供想要读人类学的同学参考。
我2015年毕业于CUHK人类学的MPhil项目,在那之前先读了一个MA。在MA学习过程中有跨学科的课程,我选了一些人类学系老师开的课,被深深地迷住了,就接着读了这个研究型硕士。
在人类学就读期间要兼顾学业和助教助研。课程分必修、选修和导读,导读是硕士论文导师指导研究生读和研究方向契合的学术著作,学习阶段也读了很多很杂的书,除了各时期人类学理论的代表著作,还阅读了和中国当代相关的民族志。
我的研究生论文主题是广场舞,做了半年的田野,我们调研要求最低三个月,周围同学基本都做不止三个月,在田野调研中曾遇到困难:会忍不住下意识地把田野材料往学习过的理论框架中放。
学校没有专门设立田野相关的训练课程,但是有研究方法课,老师会讲述定量研究方法的缺陷、定性研究方法为何重要,比如人类学有很多研究问题是“怎么样”的问题,发问卷的形式就会让人很难回答等等。
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硕士学位,写完英文的硕士毕业论文,本身很有挑战性。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要阅读人类学著作的英文原文,这种训练很难得,完成以后很有成就感。
通过讨论课认识了学校里那些十八九岁的国际生,他们很多是ABC,对于父母的国家的文化非常好奇,也有“身份危机”,他们都很喜欢来人类学系选课,所以在给他们上讨论课的过程中,他们给我的反馈也让我感受到人类学的意义。
我觉得人类学的研究问题和社会学差不多,只是研究方法有所不同,通过人类学的学习,算是进入了一种社会研究方法,拿到MPhil的学位,也算是拿到了能采访中外学者的敲门砖吧。
这也是我现在的工作——文化记者,报道学术思想文化界动态等。做这项工作并不是因为本科学新闻,而恰好因为没有人类学背景做不了,周围的同事也有很多其他社会科学类学科出身的,很少是新闻传播的背景出身。
中山大学的这位同学问我人类学学生就业时是否表现出明显劣势,我现在做媒体可能反而觉得人类学背景是我的优势。
不过,基于我短暂的在一家创业公司做“研究员”的经历,我当时确实陷入自我怀疑,怀疑自己的所学有什么用处。当时这家公司招聘的时候还专门找人类学毕业生。可是在我去农村做弱势群体相关的调研时,我感觉非常无力和挣扎,对自己完成的工作也没有成就感。
我事后总结,这可能因为我们学习的方法,思路会比较纯碎,是尽量中立客观的研究者视角。但这家企业当时是希望我们的调研报告为它未来的产品背书,这是商业的逻辑,而我当时判断意义和成就感的依据还是学术逻辑。
和人类学相关的职位包括用户调研、市场调研等,但有这种设置的公司还是少数吧,比如我当时工作的那家,就担心我们的研究方法是投入大于产出。
对比起来,很多公司会认为发发问卷的方法更快,这种方法甚至也可以配合一些采访(甚至也可以美其名曰参与观察)。而且问卷的资料“显得很专业”,而人类学的资料就会显得比较琐碎,而且周期很长。
我当时工作的一部分内容甚至包括要向建筑学和设计类出身的同事们不断科普人类学出洞察为什么慢,我们的方法为什么好,为什么值得***预算的不断自我证明......
这个过程,相信我,完全不愉快,我不明白我为什么突然需要去不停说服别人我们的研究方法是好的,人类学是重要的,以及为什么我们没有研究方法的小册子或者方法论可以给外行人马上拿去用......
说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人类学的差异,除了前者出“洞察”更快,心理学研究在找pattern的时候,为了取得更显著的关联或者更显著的结论,会把那些不符合pattern的个体就舍弃掉了,而人类学家会把所有的个体都当成这个“意义之网”上面的,所有的个体背后都无限地延展,不会轻易地把别的学科看来可能无足轻重的不显著的东西直接无视掉。
人类学提供整体性的观点。比如心理学很火的原生家庭的概念,可能发现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妈妈可能会塑造什么样的孩子,但是他们可能很难会看这个妈妈自身处于什么样的社会阶层,而人类学会特别关注这些结构性的背景,继而解构掉对个体可能的批评......
能被人类学吸引的学生,对社会的批判性也比较强,不然根本也不被这个学科打动,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类学的学生不能接受没有创造性的工作。
一种说法是学人类学的人可以更胜任跨国跨境公司的本土化工作,我也很怀疑,因为学经济学的、市场营销,也不会不考虑文化因素啊,不能认为这些东西只有人类学有。
比如八九十年代麦当劳、肯德基刚进入中国时,产生了《金拱向东》等作品,表明人类学家也会研究麦当劳进入中国的时候怎么打开本土市场。但是人类学研究就真的只是在研究,让企业本土化这一事业落地的人不是人类学家。一些MBA专业、市场营销、全球传播等学科,他们也早就借鉴了人类学的知识去更好地完成他们本来的工作。不会因为学了人类学就有为你量身定制的这个工作。
最近我看到一些文章强调人类学多么重要,商业世界多么需要人类学,我十分怀疑,因为越是自我证明越说明了现实是相反的。
人类学学生不是只在跟人类学的人竞争,其他专业的竞争者可能没有学人类学,但是可能修过跨文化管理的课,他们也一样有认知上的准备。我曾经因为买房在微信群里认识一个人,她是金融背景,但是分析楼盘受众、用户画像等则会阅读《城市里的陌生人》等人类学的书。
我老师曾经对我说,学了人类学就像信了人类学教一样。
是这样的,很难出来。
但如果不继续从事学术研究了的话,恐怕要跳出来,不沉溺于原来的学术世界中,在现实社会,不会再有学校里严明的学科界限,任何学科的知识和手段都是为了项目最后的结果服务。
我这篇文章可能会被理解成一篇劝退指南,我自己曾经确实有一个阶段会抱怨或者怀疑,但现在看来,期待因为学了某个学科就在就业中有很强的优势的认知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吧,学了某个学科就不得不变成它的代言人也是很可笑的。
人类学确实没有那么重要,你到底想成为什么,做成什么样的事情更加重要。